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一个民族要自信地生存,要持续地发展,就必需要有自己先进的文化作引导,就必须要有自己深厚的底蕴,就必须要尊重自己的历史,尊重自己的祖先。齐鲁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杰出人物灿若星辰,深刻影响着中国,影响着世界。本文提出的“鸡黍之约”,也是光辉灿烂的齐鲁文化园里的一朵奇葩,是山东的一个亮点,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去研究、去探讨。
一、“鸡黍之约”概述
相传,在东汉明帝年间,汝南有个秀才,名叫张劭,是南城人士。在赶赴东都洛阳应举途中,与山东金乡范庄人(今鸡黍人)范式夜晚同宿一店。夜间,张劭突然听到隔壁房间有人呻吟,就问店家:“隔壁住的是哪个?”店家答:“是一个住店的穷秀才,正在害时症(即现在的流感),发烧得很厉害,在此将死。”张劭说:“既是一个秀才,我要去看他。”店家阻拦不住,张劭就来到了隔壁房间,见一人卧于土榻之上。张劭见房中书囊衣冠,也是去赴选之人。便尽力地照顾范式,范式甚为感动。病好后,范张遂结拜为生死兄弟,之后二人同游太学。毕业时,正值重阳佳节,二人便达成了一个君子协定,即重阳节“鸡黍之约”。二人约定隔年互拜尊亲。兄弟间你来我往,杀鸡煮黍厚待对方。彼此的交往多少年都雷打不动,一直坚守着。后来,范式辞官回归故里,因忙于事务,一时疏忽了重阳"鸡黍之约”。当他想起来时,已不可能在重阳节这一天赶到汝南张家。金乡、汝南千里相隔,古时又没有先进的车船。范式在家中转来转去,急得满头大汗,就对身边的妻子说:“今天又到了重阳佳节,该我去汝南赴‘鸡黍之约’,常闻古人云:‘人不能日行千里,可魂能日行千里’。做人要讲诚信,应有担当和责任。信比天大,我万不能失约!今天,我人去不了汝南,也要让我的魂灵去汝南赴约。”言讫,范式引颈向刀,自刎而死。驱使魂灵赶赴“鸡黍之约”。范妻阻拦不住,惊昏一旁。汝南人张劭得信后,念及范兄为守信而死,顿觉肝胆欲裂,痛不欲生。在赶往山东金乡范庄凭吊兄长范式后亦撞棺而亡。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葬。按其生前嘱托,人们把范张二人同葬于一金井中(墓穴)中。范张二贤士成为不惜用生命践约的千古诚信典范,其英烈壮举也谱写下千古不朽的“鸡黍之约”篇章。
汉明帝怜其范张二人信义深重,为励后人,遂改范庄为“鸡黍”,并下拨银两在范式故里建庙修坟。即金乡县鸡黍镇著名的“无脊庙”,也叫(二贤祠)。另外还有“范张林”。从东汉至今,“鸡黍之约”的故事就一直被人们传颂着,很凄美、很动人。除《后汉书.范式传》、《搜神记》载述的文言文的“鸡黍之约”的故事演绎得感天动地、十分传神。范张二贤士做事言必行,行必果,一诺千金。为了诚信命可以不要,其英烈行为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两人虽远隔千里,却能心神相应。千古以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二、“鸡黍之约”的文化意义
“重阳鸡黍之约”故事的发生地是山东金乡县鸡黍镇,但流传的区域十分广泛。范式在世时官至荆州刺史、庐江太守,是很有威名的东汉大臣。因为他一生都坚守诚信,说话算数,一诺千金,把诚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后人更是佩服他,在《后汉书范式传》、《古今小说》、《元剧、元杂剧》、《喻世明言》、《山东通志》等许多典籍中,对范、张“鸡黍之约”的故事都作了描述与记载。唐、宋、元、明、清历代大诗人对“鸡黍之约”均有礼赞。如大诗人李白在《送戴十五归衡岳序》中说:“鸡黍之期,当速赴也。”唐代唐彦谦《道中逢故人》中说:“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唐代高适《赠别王十七管记》说:“款曲鸡黍期,酸心别离袂”。 宋代李商隐《所居》中说:“鸡黍随人没,蒲鱼得地生。”宋代苏轼《送沈逵赴广南》中说:“君归趁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冯梦龙词曰:“千里途遥,隔年期远,片首相许心无变。宁将信义托游魂,堂中鸡黍空劳劝。月昏灯暗,泪痕如线,死生虽隔情何限。灵輀若候故人来,黄泉一笑重相见”。更是对“鸡黍之约”作了形象的描述。再如:明代孙庚的“我爱范张鸡黍风,明时俎豆汉时封。一千里外云和树,数十年间竹与松”等。典章诗籍无数,都对范、张“鸡黍之约”大加赞赏和歌颂。重阳“鸡黍之约”的故事,从古到今,赞美之声,绵延不绝。近两千年的历史积淀具有十分重大的史料价值与文化意义。两千年前的山东人范式身上最大的闪光点,就是诚信。诚信构成了重阳“鸡黍之约”最丰富、最能打动人心的精神内涵。诚信是贯穿“鸡黍之约”始终的一条主线,范式奉行的人生信条就是生命不在长短在质量,做人就要有担当、重责任。
范式的诚信精神对重塑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最重要、最稀缺的传统诚信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当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渎腐化、假货泛滥、诚信大面积缺失的社会大背景下,更需要“鸡黍之约”,更需要范式的诚信精神。“鸡黍之约”在山东的传统诚信文化资源中,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范式引颈向刀的英烈壮举所展现的是山东人的重情重义、忠厚仗义、重信守诺的高尚品格。因此,“鸡黍之约”是古代山东人用生命创造的一个十分凄美、动人的故事。她是生死之约、生命之约、诚信之源。是我们后人取之不尽、无价的精神财富。“鸡黍之约”也是山东人永远不倒的精神长城。从古至今,山东人视诚信如泰山,一代代地传承,一代代地去发扬范式的诚信精神。
在新时期,由“鸡黍之约”而演绎出的“对国家忠心、对组织忠诚、对家庭忠爱、对客户忠信、对朋友忠厚、对妇孺忠让”等等,都是现实版的“鸡黍之约”、诚信内涵的发展与延伸。实践证明,“鸡黍之约”是山东的品牌文化,含金量最高。“鸡黍之约”的诚信精神和忠义信遗风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山东人、中国人。“鸡黍之约”在2009年5月,被列入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笔者认为,“鸡黍之约”就其丰富的诚信文化内涵而言,应该尽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站在更高的视点上去挖掘整理这一宝贵的传统诚信文化资源,从中提炼出一种比金子更纯、更金贵的山东品格、山东精神,让丰富的诚信文化元素渗入到山东人的血脉中。
三、“鸡黍之约”的巨大产业价值
“鸡黍之约”最本质的内核是诚信。诚实守信作为有一种道德追求,在我国古已有之。“仁、义、礼、智、信”是祖先提倡并遵循的行为准则。孔子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历代人们所熟诵。古代山东人范式是诚信的实践者、捍卫者。可以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诚信问题至关重要,是关系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个人无信不立,企业无信不兴,政府无信不威,社会无信不稳,国家无信不强。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山东,除了弘扬孔孟的儒家文化、孙子的兵家文化、山水文化之外,更要弘扬和传承“鸡黍之约”两千年来的诚信文化,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鸡黍之约”是一个庞大的有形与无形兼具的传统文化产业项目,也是山东的一个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与“鸡黍之约”密切相关联的“九道沟”的传说、“无脊庙”的传说、“神龙戏水”的传说、“聚仙亭”的传说、“莲花亭”的传说等二十多个来自范式故里原生态的民间故事,都带有极为丰富的诚信文化内涵。都是很好的文化产业项目。一个重阳“鸡黍之约”的故事,就是一部阅览不尽的诚信大书,彰显的是范式老人高尚的人格魅力。范、张诚信精神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与道德标尺。在诚信大面积缺失,一些人的道德操守严重滑坡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把重阳“鸡黍之约”作为齐鲁文化产业重点品牌做大做强。把中国古代山东人最讲诚信的祖师爷范式老人请出来,在全省唱响“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时代新歌。“鸡黍之约”是一个非常好、非常有价值的文化产业项目,具有无限美好的建设发展前景。“文化如水、润物无声”,“鸡黍之约” 如同清风明月,更象久旱后的甘露,是诚信之源,是推动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润滑剂。再从产业的角度讲,“鸡黍之约”的社会影响力极大,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未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是巨大的。因此,特别应该在范式故里建设一处“鸡黍之约文化产业园”或建一个“中华诚信文化标志园”。集“二贤祠”、“无脊庙”、“九道沟”、“鸡黍之约”诚信人物雕像、“鸡黍之约”古诗文碑廊、诚信湖、莲花池等标志性诚信文化景物景点于一体。突出其文化教育功能、旅游休闲功能。让众多的人在“鸡黍之约”文化园中,品读传统诚信文化的内涵,感受诚信文化的魅力,接受诚信文化的教育。现在人们都认识到了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将“鸡黍之约”文化产业项目,注入丰富多彩的诚信文化内涵,这些项目就具有了无限的生命力。
“鸡黍之约文化产业园”或“中华诚信文化标志园”建设项目,是提升民族凝聚力、打造诚信山东、诚信中国的文化品牌工程。理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去规划、去建设。通过“鸡黍之约”这一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就是要在全社会张扬人的孝、悌、忠、义、信意识,倡树和谐友爱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鸡黍之约”文化产业园项目成为山东人民和范式故里诚信精神的重要载体与象征。
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范式老人留给山东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传家宝。传承和弘扬诚信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诚信就是山东特色,诚信就是山东品牌,诚信就是山东人的灵魂和性格。“鸡黍之约”永远是山东人一座不倒的精神长城。我们品读“鸡黍之约”就要为筑牢诚信的宏伟大厦去添砖加瓦,让诚信之魂不灭、不老,永放光华。(乔宪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