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树大自然直。”对这种说法我不能苟同。再小的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失败了不能从来。孩子的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健康的心态和优秀的品格。笔者就此浅谈两点体会和认识。
一是家长要从小加强孩子品行教育。前两天,一位邻居家6岁的小女儿在我家玩时,悄悄地把我女儿的一包玩具橡皮带回家去了,被其妈妈发现后,当即给予了严厉批评,并亲自带领其给我家送回去,我嘴上说着:“小孩子家,让她拿着玩去吧,送啥送。”心里却暗自为这位母亲的做法叫好。物品虽然不值钱,但却关系到孩子良好品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的故事可能大家都听说过,讲的是一位母亲,见孩子拿人家的小东西,不但不制止和教育,反而赞扬孩子“能干”。结果这个孩子长大后偷金盗银,犯了死罪。临刑前,借口想吃母亲的一口奶,却将母亲的乳头咬掉,以此责怪母亲纵容他走上犯罪的道路。小孩从小有不良习惯,如果及时教育,完全可以让小孩走上“正路”。今天,小孩偷个针头线脑的东西,家长不放心上。明天,假如孩子捅了“天大的窟窿”,家长就只能“望天兴叹”了。但愿每一位父母都能牢记“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的故事,做称职的父母亲。
二是家长要注重言传身教。去年春节那天,我们一家回老家拜年,开车准备走的时候,女儿突然说:“停车,还再买点东西吧?”“买什么东西,不要再吃垃圾食品了!”我和她爸不约而同地说,女儿听后委屈地说:“我说的是要给爷爷奶奶买点东西。”我和她爸恍然大悟,急忙说:“爸爸妈妈错怪你了,我们该给爷爷奶奶买的东西已经送过去了。”原来,女儿每次跟我们回老家,都见我们给她爷爷奶奶买东西,这次却发现我们空了手······
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不过,做儿童的师表并非容易。家长要与孩子坦诚相待。家长对儿童必须坦率、诚实,任何虚伪的表现,儿童都会有感觉,影响家长在儿童心目中的威信。同时要是非态度鲜明。孩子小,分清是非的能力不如成人,他们的观点和行为方式很容易受成人影响。因而家长必须做到处处是非态度鲜明,不要含含糊糊,模棱两可,使儿童无所适从。只有当儿童对家长既亲近又舒服,而且明确地知道应该向家长学习什么时,家长才可能真正成为儿童的师表。为人师表必须言正身端。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模范言行对子女有巨大的影响,同样,家长的不良言行也会对子女有巨大的影响。古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离家长最近,他们的行为品德如何,自然与家长有密切的关系。言正者,顾名思义,就是要言论正确,不说违背社会公德的话。我们的社会有共同生活的良好道德行为准则,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家长有义务向儿童正面宣传这类良好的道德观念,自己更应当树立这种观念。家长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和思想修养,是为人师表的先决条件。家长有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思想修养,这只是基本的条件,当同儿童谈话时,还必须根据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经验状况,以及人际交往特点,确定应给儿童谈什么,不谈什么。例如,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家长应该主要向他们讲述好人好事,为他们提供很好的学习榜样,让他们从正面接受教育,吸取力量。家长的言谈不仅要注意场合、对象,而且还要注意讲话方式,对子女总用命令式口气讲话不好,吐露污秽的语言则更要不得。不仅对儿童讲话时要注意这些,即使家长之间谈话,也要注意使用礼貌语言。但是,有些父母常常当着儿童的面互相谩骂,这类粗俗语言会伤害并毒化儿童的心灵,有意无意地成了教会儿童骂人的第一任教师。这不能不说是父母教子的一大失误。身端者,顾名思义是立身要正,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行为做子女学习的榜样。对儿童的教育,榜样或范例的影响常常超过说教。这是因为儿童的思维比较具体,他们更善于抓住并理解那些生动具体的形象所蕴含的教育意义。
儿童从几个月开始就跟父母“呀呀”学语,一岁左右蹒跚学步,数年后其说话的语调、神情、走路的步态都可能带有父母影响的痕迹。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一点在幼小的儿童身上尤为明显。有人称3岁前小儿处在“图谱时代”,即他们把外界行为模式看成一些图谱,照着这些图谱学习人类的各种行为,纠正自己的某些偏离了图谱的行为。比如,礼貌用语,父母在早晨见到儿童或他人时要问“早上好”,同儿童或他人分手时要道“再见”,这些都是人际交往关系中的图谱。儿童看在眼里,听在耳中,记在心上,慢慢也会照此行事,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在父母同子女来往的若干年中,父母会给子女提供大量的行为图谱。父母只有身端,才有可能提供各种有良好教益的行为图谱,并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这种影响虽然日效甚微,但日久天长却有“滴水穿石”的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