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生平简历
《范式传》没有范式生卒年的确切记载,但传出《后汉书》,生活在东汉自然无疑。
范式墓出土的文物有套印、佩书刀、五铢钱、陶砚、铜镜等。套印始铸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六朝。范式墓中出现铜质套印,而且是两方,这说明范式生前套印已经较为普遍,至少在上层社会已经流行。这就说明范式当是东汉中后期人。随葬品应该是墓主的喜爱或常用之物。佩书刀并不精致贵重,应该是范式生前常用之物。范式身为太守,却经常亲自操刀修治竹简,这一方面说明范式生活朴素,勤于读书;另一方面也说明纸还未普通使用。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但纸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用简牍、缣帛书写。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所以佩书刀的出现对于范式的断代意义不大。30枚五铢
钱具有共同的特点,又均系西汉铸造,说明是有意收集挑选随葬的。故对范式的断代意义也不大。
据《荆州府志》载,范式曾在汉章帝(公元75—88年在位)时任荆州刺史,后有谢夷吾等任荆州刺史。
谢夷吾,生卒年不详。据《后汉书》载,建武(公元25—57年)末,为郡督邮。永平(公元58—75年)中,举孝廉,除寿张令,迁荆州刺史,历巨鹿太守。建初(公元76—84年)中,左转下邳令。谢夷吾从58年到75年历三职,荆州刺史居中,故可推测范式任荆州刺史的时间应该至少在公元73年之前。
据《续修庐州府志》载,范式在汉顺帝(公元126—144年在位)时任庐江太守,前有光武帝时王景、和帝时第五颉、安帝时应融,后有桓帝时羊绩、灵帝时卢植、陆康、张磐、朱寓。而《重修安徽通志》载庐江太守的顺序为:王景、应融、第五颉、朱寓、羊绩、范式、张磐、卢植。两志的排序略有不同,但相同的是前有王景、应融、第五颉。
王景在《后汉书·循吏列传》中有传:“建初七年(公元82年),迁徐州刺史。……明年,迁庐江太守。……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卒于官。”王景在公元83年任庐江太守,多有正绩,卒于官,这说明王景任庐江太守当有多年。之后,应融又守庐州八年。(注:见《续修庐州府志》)若再加上第五颉的任期,则范式任庐州太守的时间应在公元96年之后。
从公元73年么96年,中间至少有23年,范式任荆州刺史的时间不可能这以长。这说明两个时间点一定有一个是错误的。
《荆州府志》记载的范式任职年代在前,《续修庐州府志》记载的范式任职年代在后。从可信度上看,庐江太守的官阶比荆州刺史要高,所载年代离范式去世时间更近,留给世人的印象也应该更深。故《续修庐州府志》记载更为可信。
汉朝太学在长安始立于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初时学生仅数十人;汉成帝(公元前33—前7年在位)末年,增至三千人;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太学扩建,能容万人;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光武帝新建太学于洛阳,太学人数激增,出现了“诸生横巷”的盛况;汉明帝(公元58年—75年在位)亦重视教育,盛况不减;汉和帝(公元75—105年在位)及后,政治腐败,太学也逐渐荒废;汉顺帝(公元126年—144年)又扩建太学,扩大生源,到质帝本初元年(146年),太学生激增到3万人;其后,太学的发展江河日下,到东汉末年,战乱频仍,太学便基本废止。(注:见《汉太学浅说》,作者晋文,《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6期。)
从汉朝太学发展的情况来看,范式“受业太学”的时间很可能是在光武帝、汉明帝或汉顺帝大力发展太学的时期,由于学生太多,才出现了“陈平子亦同在学,与式未相见”情况;也只有这两个太学兴盛的时期,范式才可能以平民的身份进入太学。再结合范式为官的年代来看,范式求学的时间应在光武帝、汉明帝时期。
清朝时所修的《荆州府志》《续修庐州府志》《重修安徽通志》都有关于范式为官的时期记载,修志者必有所本,这说明当时还能见到有关的文献记载。这些记载,明代冯梦龙更应该能看到。他的小说集《喻世名言》有《范巨卿鸡黍生死交》一文,明确说张劭是汉明帝(公元57—75年)时期的人。虽然小说家言不足为据,但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作者自然会以真实的时间来叙述故事,以取信于读者。由此可以猜测,“鸡黍之约”应该发生在汉明帝时期或汉章帝(公元75—88年)初期。
修于民国年间的《河南通志》说,范式任荆州刺史、庐江太守的时间是汉武帝(公元25—57年)时期,与《荆州府志》《续修庐州府志》《重修安徽通志》的记载更不相同。从以上的辨析中可以断定,此说不足信。
古代做官也有退休制度。《礼记·曲礼》说:“大夫七十而致事。”后来的汉、唐、宋、元等朝代基本实行七十而致仕的规定。范式任庐江太守时“卒于官”,享年应该不足70岁。范式以平民身份游太学,应该有生活自理能力,年龄不应太小,不妨假设为15岁。学习一段时间后返乡,“后二年”应“鸡黍之约”,此时19岁左右。也因为是平民身份,范式任职荆州刺史时不会太年轻,应该在50岁之后。
范式在汉顺帝时卒于官,应是公元126年之后的事。汉明帝时游太学,最迟是公元75年。两个时间相差51年。若以范式游太学时15岁计,至少享年66岁。再以70岁相较,可以有4年的浮动。
综合考虑以上信息可以发现,《荆州府志》的记载为孤证,不应采信;《续修庐州府志》的记载可以和其它材料相印证,可以采信。以此为据,整理出范式大致的生活轨迹。
年代
|
年龄
|
事件
|
约公元59年(汉武帝后期)
|
|
范式出生
|
约公元74年(汉明帝时期)
|
15岁左右
|
范式少游太学
|
约公元77年(汉章帝时期)
|
18岁左右
|
范式赴“鸡黍之约”
|
约公元83年(汉章帝时期)
|
24岁左右
|
范式任郡功曹
|
约公元83—89年
(汉章帝时期和汉和帝初期)
|
24—30岁
|
张劭早逝,范式请假奔丧。可能因请假时间太长,按照当时的规定免职,于是再次“受业太学”
|
约公元89—94年
(汉和帝时期)
|
30—35岁
|
长沙陈平子早逝,范式“营护平子妻儿,身自送丧于临湘”。范式信义之名远播,三府并辟而不应,原因可能是被辟者只能担任低级官吏
|
约公元99年(汉和帝时期)
|
40岁左右
|
范式“举州茂才”,参加“岁试”时“举高第”,被授予侍御史
|
约公元107年(汉安帝时期)
|
48岁左右
|
范式任冀州刺史
|
约公元115年(汉安帝时期)
|
56岁左右
|
范式任荆州刺史
|
约公元119年(汉安帝时期)
|
60岁左右
|
范式任庐江太守
|
约公元127年(汉顺帝时期)
|
68岁左右
|
范式“卒于官”,葬于大鼎山
|
(文/刘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