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房家庭圆了住房梦,让低保家庭不再为柴米油盐犯愁,让五保老人冷暖起居有了保障,让水泥路铺到百姓家门口,让公交车开到群众的村里头……一桩桩务实举措传递出金乡县关注民生、贴近民生的真挚情怀。
幸福民生的“金乡答卷”
——我县大力发展民生事业回眸
刘雪华
民生工程,一个厚重而又温暖的词汇,成为近年我县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的代名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民生议题作为施政的重点,坚持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并重的发展理念,不断丰富其内涵,延伸其触角,把行动落实到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上,全力打造教育、医疗、文化、生态和政务服务“五大高地”,筑牢就业、养老、社保、住房和治安“五大保障”。尤其是今年以来,在聚焦“四个争当”掀起新一轮大发展的同时,着力提升百姓福祉,把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的,全力打造鲁西县域民生高地、首善之区,以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让一项项细密的惠民政策,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民生工程演绎出最生动的乐章:一栋栋保障性住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惠民路”、“致富路”,一组组惊艳上升的数据,兑现着一个个庄严的承诺,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沁人心扉的浓浓暖意,标刻出的是民生改善的温度;一项项便民利民的举措,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犹如一份幸福的答卷,像甘露一样滋润着百姓的心田,彰显着政府服务民生的情怀;一张越来越大、越来越密的社会保障网演绎出和谐发展的主旋律,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共享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畅享着幸福的民生红利。“现在住得更舒适了,看病更方便了,出行更便利了,环境更优美了,闲暇更愉悦了……”。提起金乡如今的发展变化,说起目前百姓的生活,蒜乡人由衷地发出幸福而又自豪的感叹。由此,我县无可争辩地同全国其他52个市县区一起入选成为“全国首批民生典范城市”。
养老保障让老人幸福笑对夕阳
12月5日,记者来到羊山镇苏庄村互助养老院,一位位老人正在院内幸福地享受着美好生活。“在俺村里的互助养老院里比在家生活强多啦,这里老年人都集中生活在一块儿不仅能够互相照顾,而且还有彩电、各种生活用品都很齐全。没想到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真是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啊……”该院院民苏思礼老人激动地说。今年4月份通过争取上级资金,该村互助养老院利用村里的废弃学校修建而成,村里的13位老人入住在这里,“离家不离村,养老家门口”,生活过得是有滋有味儿。羊山镇苏庄村互助养老模式的成功实施只是全县大力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人们对老年生活的期盼。我县将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采取以奖代补的政策,鼓励镇街开展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列入了年度为民所办十件实事之一,要求每个镇街至少建设一处农村互助养老院或日间照料中心。近两年,全县先后投资2600万元,改扩建敬老院13处。今年又投入549万元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县通过整合、置换和转变用途等方式,共新建或改造17处农村互助养老院、4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投资7500万元的社会福利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2亿元的社会化老年公寓项目正加快建设,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全县近1500名五保老人得到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80%以上。
应保尽保,老有颐养。从2011年我县作为国家第二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以来,全县年满60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可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今年在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整合的基础上,连续两次提高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65元、75元,向9.6万名达到领取标准的老人发放养老金7815万多元,全部实现了社会化发放。目前,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有38.3万人参保,共征缴个人保费6790万元,人均缴费达到了315元。今年,县财政投入9009万元对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助,并安排1140多万元用于提高各类老年群体生活水平。与此同时,我县还对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发放生活补助,70岁以上老年人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全部由财政负担,为城镇“三无”老人、80周岁以上所有老人分年龄段分档发放津贴。为老、助老、爱老的浓厚氛围在全县已然形成,老年人正沐浴着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晚年生活过的越来越幸福。
城乡医保让困难群众看病不再犯难
“我今年看病一共花了6万多元,实际上我自己只拿了1万多,其余的钱县里的新农合和大病救助政策都给我报销了,真的非常感谢党的好政策把我的病给治好了,要不然我这病到现在也筹不到那么多钱治。”近日,鱼山镇眼光庙村60多岁的村民李广福无限感慨地说。
像李广福一样,一度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因为城镇医保、新农合和大病救助离百姓渐去渐远,解了众多百姓的燃眉之急和因病致贫的后顾之忧。据统计显示,自新农合实施以来,全县城镇医保和农民参合人数逐年稳步上升,从2006年的9万人上升到2014年的56万人。新农合参合率从2006年的89.2%到2014年实现全覆盖。而由于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对新农合的支持力度,人均筹资水平也由2006年的20元增加到2014年的40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由2006年的10元提高到320元。同时,与2006年刚启动相比较,报销药品目录由原来的1500余种扩大到2600余种,报销比例由最高55%提高到80%,封顶线由1万元提高到15万元,慢性病种类由20余种扩大到45种,而大病医疗保险的实施,使参保居民参保年度内累计最高可获补偿35万元。2006年以来,我县参合农民累计受益达2936149人次,累计支出补偿资金83322.7万元,受益率由2006年的7.8%提升到2014年的129%。自2006年开始,我县对近9万城乡低保、重度残疾人等八类特殊人群实行财政全额代缴,代缴资金达1916.5万元。
为更好地惠及民生,让医疗保障普惠民生,尽量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让困难群众“病有所医”,我县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广泛推行了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白内障免费手术救治、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医疗救助保障政策和国家基本目录药物制度、“先看病、后付费”等惠民新政,建成基本医保、大病救助和补充保险“三位一体”保障体系,让群众看病能报销,大病得补偿,不再因为看不起病而发愁,给众多患者送去了希望。自2012年,我县累计为符合条件的3947名大病患者发放大病救助金1132.7万元。我县还积极优化医疗卫生资源互通共享机制,实施城乡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规范化建设村卫生室,大力开展乡村医生免费进课堂活动,对镇街卫生院进行升级改造,目前,全县村级卫生室377家,其中省级规范化卫生室236家。这些民心工程如雨后甘露,惠及千万群众,目前,县、乡、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布局进一步合理,群众就医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同时,我县还将国家规定的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健康查体范围扩大到60周岁以上,体检项目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和7项常规检查。
低保救助让弱势群体生活有了坚强保障
2014年,对于家住鱼山街道西李村的李振强来说,有痛苦和绝望,也有温暖和感激。李振强本人为四级肢体残疾,妻子为二级智力残疾,是我县2014年度低保户。近日,因家里电路老化引起火灾,三间瓦房及室内设施和新收获的棉花、小麦、辣椒等农作物全部烧毁,损失严重。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对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生活的艰难压得他透不过气来。11月25日,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在了解到其家庭情况后,第一时间为其办理临时救助,在送交申请的当天下午就为其发放了临时救助资金3000元,帮其渡过难关。“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啊,低保和临时救助金兜底保障的好政策真是雪中送炭,让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要不然真不知道怎么熬下去!”李振强满怀感激地说。
低保和临时救助夯实了百姓生活的底线,让其不再为柴米油盐而犯愁。近年来,我县城乡居民低保制度的“质量”稳步提升。从2014年1月起,我县将城市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48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5520元,将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225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88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41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800元,分散供养标准从每人每年27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400元。这也是我县自2008年建立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以来连续七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截至目前,今年我县已为21907名城乡低保困难群众发放低保资金4350万元。我县还通过发放物价补贴、临时生活救助、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困难家庭学生救助等,做好专项救助工作。同时,组织开展低保重残补助、护理补贴、残疾学生教育补助等核发工作。据悉,自2010年实施临时救助以来,全县共支出资金80余万元,救助500余人次,切实发挥了其“兜底线、救急难”的作用,使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保障性住房”建设圆了百姓安居梦想
“我今年75岁了,一辈子都是住平房,一家几口人挤在一起,现在马上要住进崭新的保障房,终于圆了我全家的新房梦!过去那环境脏的没法说,苍蝇到处飞,老鼠到处爬,真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住上这么漂亮、舒适的楼房。今年得过个舒心年!”日前,记者在美好家园保障房选房处见到刚刚选完房的市民李大爷时,想到自己将与其他621户城镇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一道搬进新家,他满脸幸福地向记者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新生活带来的幸福感跃然脸上。
古往今来,住房始终倾注着老百姓许多的希冀与梦想。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安居乐业,始终是我县各级党委、政府的追求。为让中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从2010年,我县启动城乡住房保障安居工程,年年都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推进廉租房、公租房建设工作,积极推进棚户区改造,努力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大大改善了中低收入者的居住环境和条件。五年来,全县已累计投入3.05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2734套,建筑面积约17.4万平方米,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116万元,解决了1973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其中2014年全县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86套,新增租赁补贴发放54户。唐代诗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梦想正随着一栋栋保障房的建立一步步变为现实,保障房已成为困难群体走出窘境、通往幸福的跳板。
如今,不仅城里的老百姓生活越过越滋润,房子越来越宽敞,在我县农村也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住进了安全房和楼房。霄云社区、马庙金谷社区、鸡黍镇华光社区等一个个农村社区犹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一片片崛起的楼房,取代了昔日低矮破旧的房屋;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荡漾着新区居民的喜悦和幸福。此外,为帮助农村生活确实困难的群众告别忧心房,住上安心房,2012年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2693万元,对1574户农村特困群众的特危住房实施了集中翻修,其中今年,累计投入949万元,改造农村危房600户。
教育均衡让家长不再为孩子上学发愁
日前,记者走进鸡黍镇东李村小学,这里曾经破旧的校舍已焕然一新,农村娃有了自己崭新的校舍。“我们的学校变得更大更漂亮了,教室宽敞又明亮!,每天中午还有营养餐……”孩子们说起自己身边的新变化,脸上挂满幸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基础工程、民生大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社会、家长、孩子都满意,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孩子上学发愁。如今,我县正用一连串行之有效的举措,热切回应群众关于城乡教育均衡的期盼。
2013年,为解决部分学生离家远、吃饭难的问题,我县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农村中学食堂建设与改造,在设施配备的基础上,今年又投入526万元,新建10个食堂项目、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全力推进乡镇小学、幼儿园配餐制,方便学生就餐,也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并投入1500余万元资金,在全市率先完成小学阶段全覆盖,让全县24000名农村学生吃上了“营养餐”。今年,我县又把农村家庭非经济困难中学阶段学生纳入营养餐补助计划实施范围,惠及全县所有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生34000多人。
2014年,投入资金约4000万元,完成了43处学校危房改造、30处中小学、幼儿园改造提升工作,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整体提升;投入资金2800余万元,在农村学校新建校舍21000余平方米,有效改善了师生工作学习环境;新一中、二中扩建、东城实验中学、金北新城学校、新金一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等城区学校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即将在2015年投入使用。同时,投资100万元,为接送学生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统一采用醒目的黄色标识,并进行了第一批专用校车标牌发放;9月又对接送学生车辆免费发放了车载行车记录仪,加大对接送学生车辆的管理和查处,保障师生的乘车安全。
教育助学,让所有孩子拥有实现梦想的希望。坚持“两免一补”,对贫困学生免学费、发放生活补助、助学金,外地到本县务工或经商人员的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入学就读待遇。2009年,我县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积极开展贫困学生资助、救助工作,六年来办理生源地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13197人次,累计发放金额7928万元。今年,我县已完成帮困助学598人、发放大学生资助金122.4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2280人次、资金170.975万元;中职国家助学202人次、资金15.1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资助9336人次、资金125.125万元;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资助5012人次、资金293.82万元。
此外,我县还组织城区优质学校结对帮扶乡村薄弱中小学校,向薄弱学校传输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方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校际差距,促进县域内学校均衡发展。
交通惠民让群众出行更方便更快捷
时下,放眼蒜乡大地,我们不难发现,一场意义深远的改变正发生在城乡阡陌之间,一条条洁净平坦的道路通村达巷,一辆辆崭新的公交车开到了农民群众家门口,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农村新型社区让农民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我县坚持城乡统筹,同步加快一体化建设所“创作”的精品力作。
“虽说住在村里,可是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坐着公交出门,既经济安全,又方便快捷。”家住司马镇司马村的隋志彬,他每天早上的头等大事就是走到村口,乘坐新开通的103路公交车到城里的工地干活。“原来每天乘坐中巴车,单趟还要6元钱,中间还要倒车,极不方便。现在好了,只要2元钱就可以从工地坐到家,而且车辆比原来更加舒适安全。”今年,我县本着“经济、便民”的原则,规划开通了四级公交网络,实现了城区主要街道、城到镇干线公路、部分大的自然村公交全覆盖,惠及金乡城乡64.5万群众出行。截至目前,全县14条运行线路共投放公交车110多辆,发车时间从最短15分钟一班,到最长40分钟一班,日均发车达到1100班次,发送旅客2万人左右。
为破解群众出行难,自2011年以来,我县紧抓全省首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机遇, 把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首要位置,打响了农村交通发展的大会战。2012年,县政府把农村公路网化建设作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该项目总投资2.35亿元,历时18个月,新建改建村级公路项目388个、总长度582.7公里,建设总里程相当于工程施工之初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的1/3。2013年我县又将农村小街巷硬化工程作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高质量完成了全县491个村居、1068公里的村庄道路硬化建设任务。
就业工程为群众拓宽创业致富路
“通过参加县里的月嫂培训班,我学会了照顾幼儿的技能,拿到了资格证,现在一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比外出打工好多了。”原来常年在外打工的鸡黍镇农民张爱玲在谈及自己的就业历程时,言语间满是感激,她现在是 “月嫂”,不但手法专业,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而且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了。
就业是民生之本。为扶持更多劳动者创业就业,我县充分利用建立起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台账,积极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效满足了务工人员求职和企业招聘用工的需求,促进了全县失业劳动者和就业困难人员顺利就业。特别是随着我县一个个园区的落成,一个个企业的上马,一项项民生工程的建设,我县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让群众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能打工的夙愿,不再当漂浮不定的风筝。如今这些员工们就像城里人一样,每天准时上下班,还能够每天跟家人团聚。为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以“就业援助月”活动为契机,将残疾人、被征地农民、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作为重点,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技能培训、实施创业扶持和就业见习发放小额贴息担保贷款作为引领创业带动就业的重要举措,多渠道帮助就业。今年还在全县13个镇街成立YBC基层服务站,带动了大批人就业。自2011年初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以来,我县筹集担保基金1508.05万元,全县共为900余名自主创业人员和1家企业办理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带动就业9000余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58万元,贴息200余万元。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5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600人,发放小额贴息担保贷款3471万元,创业带动就业人数预计达到4000人。
文化娱乐工程让群众尽享“精神”大餐
歌声、鼓乐声、欢笑声,声声入耳;老人、年轻人、孩童,人人参与。每当华灯初上,一望无际的田野渐渐寂静下来时,胡集镇后史屯村文化广场里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跳舞的、唱歌的、打篮球的,各有所乐,劳累了一天的农民们纷纷登台,欢笑声响彻夜空。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素质,我县把文化建设当做统筹城乡发展,提高人们幸福指数的大事来抓,因势利导大力健全农村文化网络。近年来,我县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建成文化广场700余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实现了镇街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村文化大院的全覆盖。已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起了城乡15至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羊山军事旅游度假区已入围全国4A级景区行列,县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公共图书馆”评审验收,县奥体中心也圆满完成了省运会承担的任务,诚信文化广场、县文化馆、县博物馆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并累计投资200余万元,为各演出团体购买服装、音响等,还帮助30多个村建立了文化大院,帮助他们创作、修改曲艺段子,开展了“农民文化艺术节”、“文化大集”、“元宵节文化大汇演”等一系列影响广泛的文化活动。农村文化也因此得到繁荣,各村群众自发组织的舞狮队、秧歌队、锣鼓队等文艺团队达500余支。 同时,我县还坚持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并依托县、镇街活动场所,定期不定期地放映公益电影,举办书画精品展、摄影展等活动,有效满足了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今年完善提升333个镇街文化广场,新增111支文艺队伍,开展811场庄户剧团汇演,放映7600场公益电影,群众的“文化大餐”更丰富。
“民生清单”逐项落实一再拉长
从住房到上学,从就业到出行,过去的几年,我县的“民生清单”一再被拉长,实施项目逐年增多,财政投入资金逐年增加,覆盖范围稳步扩大。历数近年来我县向社会承诺的“民生十件实事”,医疗、教育、交通、民生保障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从未“缺席”,一些网络民意也收录其中。几年来,我县不断创新“大民生”理念,跳出“民生工程”办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干部包村联户”、“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百名医疗专家进千村”、“社情民意大调查”等为民服务活动;全城统一供暖、供气,村村通自来水、通硬化路,村村建文体广场、村村建环卫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镇街商贸综合体等一幅幅温暖的图景,在蒜乡大地处处升腾,响亮回应了百姓期待,用节节攀升的幸福指数描绘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民生画卷。对于老百姓来说,幸福从哪里来,就从这些基本元素的改善和前行中获得,蒜乡老百姓的生活在一项项保障措施中变得实在而具体,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了遮风挡雨的民生福地,筑起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梦,更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也奏响了全县和谐民生的最强音。
在民生这份答卷上,我县生动诠释了“好”与“快”的发展辩证法。一切依靠人民发展,发展一切为了人民。我县正是通过民生工程这一载体,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指数,让百姓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民生工程带来的“幸福感”。我们也看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得到践行,看到了蒜乡跨越崛起的真切注脚,看到了64万蒜乡人民在幸福高地上的快乐脚步。
民生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回首过去,让我们看到群众生活的切实改善,体味到党和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深情牵挂。展望未来,幸福生活的画卷已经展开,我们必将不断探索,继续播洒润泽蒜乡的雨露,努力描绘出更加精彩的民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