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园区筑引擎 现代农业夯基础 城乡建设激活力
金乡奏响绿色崛起最强音
记者 程建国
时光飞逝,斗转星移。2008年以来,我县绿色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发展风生水起,城乡建设日新月异、风景如画。可以说,这六年是我县争先进位、赶超发展的六年,是绿色崛起的六年。六年来我县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开始呈现“井喷式”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不足亿元发展到2013年的10.01亿元。一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发展的亮点。“金乡速度”、“金乡精神”、“金乡样板”、“金乡模式”……等字眼见诸报端。
我县经济发展了,环境优美了,空气清新了,老百姓富裕了,幸福指数提高了。是什么使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欠发达县”,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实现绿色崛起的呢?带着疑问,记者进厂区、下车间,进农村、入社区,通过走访机关干部、一线工人、农民等,全景式探寻金乡绿色崛起之路。
多举措打造绿色园区 构筑绿色崛起引擎
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化工类园区应该是气味难闻,污染严重。但在济宁化学工业开发区采访,看到的却是一个个现代化的工厂矗立在园区内,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一条条管廊贯穿整个园区,成为园区的一大亮点。走进园区,犹如步入一个偌大的公园。 “我们的园区是打造的高端化工园区、绿色化工园区。自成立以来,园区就借鉴世界级化工区——上海化工园区建设经验,采用“五个一体化”开发理念,围绕打造高端化工、国内一流、千亿产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重点发展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我们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严把项目入园关。截至目前,园区已拒绝不符合条件的高污染、高耗能化工企业40多家,总投资额达140亿元,为园区产业优化提档升级和经济健康循环发展扫清了障碍。”县政协副主席、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王允东给出了答案。“虽然招引的都是化工类项目,但是我们化工区没有污染,下步将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的力度,为园区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基础。”化工园区的发展只是我县“三大工业园区”建设绿色工业园区的一个缩影。
要建设工业园区,就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此,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严格落实大项目招商责任制,县几大班子领导和各镇街、园区、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都有明确的大项目招商任务,每个月都要保证一定的时间外出招商,全力以赴主攻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财税贡献大的新兴产业项目。“县级领导要带头招商,年内至少要招引一个过5亿元项目落地建设,否则抵押金沉底;镇街党政主要负责人至少要保证一人常年离职招商,年内至少要招引一个过2亿元项目落地建设,否则一票否决;三大工业园区、各镇街每季度都要举办一次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和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否则书面说明情况。”县委、县政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招商,力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成效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绿色招商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科学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如果破坏绿水青山,宁可不要金山银山”,这些理念始终贯彻在项目招引之中。为了确保工作落实,每一个项目落地建设之前,县委、县政府都聘请专家进行评审论证、严格把关,对那些“两高一资”的项目,即使投资再大、利润再高,也坚决不要。自2012年以来,全县262个参评项目中,仅有135个项目通过评审,通过率仅为51.2%,严格的评审确保了项目落地质量。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在我县落地了一批国内、国际同行业领军型企业,还有一些自主产权的好项目、大项目。比如:总投资51亿元的凯赛生物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戊二胺聚合生产尼龙技术,填补了世界生物法生产尼龙产品的空白。总投资36亿元的黑猫炭黑项目,生产的炭黑系列产品,90%出口至米其林等国际知名轮胎公司。总投资18亿元的盛瑞传动项目,研发生产的8AT手自一体汽车变速箱产品,填补了国内无独立开发6挡以上自动变速器的空白。还有总投资16亿元的鲁晨新材料项目,生产的芳纶1414纤维,广泛应用于军用装备、航天等多个领域,是国家新材料产业“十二五”规划发展重点,也是目前国际最高端、最前沿的复合新材料。这些项目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都是产业链上的龙头项目,带动能力非常强。随着这些项目的顺利建设和投产达效,将有力带动我县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转变。
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大项目、好项目纷纷在我县“安家落户”。据悉,2008年以来,投资52亿元的济矿民生项目的落地建设结束了我县没有10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历史,之后如意印染、黑猫炭黑、凯赛生物等过10亿、过50亿元的大项目纷至沓来,中纺集团、中化集团、中电工程等央企、上市公司和世界500强企业也相继落户金乡。目前,全县累计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家、央企3家、上市公司8家;全县在建续建投资2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达到106个,总投资额347.4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45个。
近年来的绿色发展,三大工业园区也载誉归来。县经济开发区先后被列入济宁市两化融合试验区、济宁市创新驱动示范区。近日,又成功获批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济宁化工工业开发区先后被评为中国新型煤基化工产业基地、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今年又成功跻身中国化工园区20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化工园区发展理念进行了重点报道。济宁食品工业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顺利通过了中国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区评审。
在加大三大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又审时度势,扩充了10个镇街产业园区,与三大工业园区形成了分布城乡、产业互补、错位发展的良好局面。
这些高端项目的落地投产,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供了大批就业岗位,我县在外务工人员也纷纷“回巢”。孙清华就是其中的一个。去年春节期间,家住胡集镇草庙村的孙清华会车床技术,常年在外打工,漂泊了几年的小孙从朋友那儿听说鲁特电工公司招工,通过笔试、面试等层层把关,在该公司干起了一名钳工,月薪2600元,今年一算账,挣了个盆满钵满。“在外打工,挣的也不少,和朋友们吃吃喝喝,所剩无几,在家门口务工就是好,农忙时节还能干些农活,现在是务工农活‘两不误’。”谈及回家做“双栖”农民的感受,小孙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据悉,全县像小孙一样回乡务工人员达16000人。
羊山景区是县委、县政府重金打造的又一大板块。自2009年开发建设以来,先后投资6亿元,分别建设了鲁西南战役纪念馆、王杰纪念馆、军事文化馆;依托汉墓群,将采石废弃区打造成省级地质公园和森林氧吧,成为集革命教育与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我县没有旅游景区的空白。去年以来,来金旅游人次突破100万人,带动3万余群众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
全方位发展现代农业 夯实绿色崛起基础
在金乡高创农业科技示范园内,记者看到偌大的智能PC板连栋温室内,一派生机盎然:日本红枫透出鲜红的嫩芽,美国紫薇花团锦簇,散发着温暖、湿润和芳香的气息。“我们建设有高智能温室3.36万平方米,日光温室5000平方米,园内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包括可移动天窗、内外遮阴和保温系统、风机湿帘降温系统、喷雾及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实现了的智能化、自动化控制。”金乡高创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刘巧云介绍说。目前,该示范园已建设成为一个集农业科研、技术引进、试验示范、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工程,实现了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金乡高创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的农业示范园区之一。近年来,金乡大蒜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一直支撑着我县的农业发展,“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已成为国内外共识。大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也带富了我县蒜农。“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春。”
为此,县委、县政府2012年提出“现代农业提升年”,制订出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到2013年的“农工科贸一体化”,再到今年的“一区三园十大基地” 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打造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金乡样板”,我县先后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新举措。“政府为我们涉农企业提供那么好的发展平台,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发展好我们的企业,提高农产品的增加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金乡县华光集团总经理李敬峰一席话道出了企业的心声。在宏大食品工业园内,笔者看到装满深加工产品的车辆徐徐开出厂区,运往全国各地。该项目与香港威哥集团联合投资建设,总投资3亿元,主要生产风味泡蒜、大蒜胶囊及其他农业深加工产品,年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2亿元。与之翘首相望的山东峪口禽业,建有50万套蛋种鸡标准化园区,不仅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100个,还带动金乡及周边2万个劳动力从事蛋鸡养殖和雏鸡、饲料销售,增加工资性收入2400万元,为社会多创造效益3.84亿元,形成了与大蒜产业齐头并进的蛋鸡产业。现代农业发展采用工业化的发展理念,真正实现了发展一个企业、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
突出农业产业特色,促进农业园区集群发展,是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我县在保持传统农业优势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培育新的农业发展项目,从传统的大蒜“一枝独秀”发展到多种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满园争春”的格局,形成了以胡集镇、卜集镇为中心的万亩无公害白皮梨瓜种植基地,高河街道的万亩无公害茄子基地,鸡黍镇的万亩菠菜基地、山药基地,司马镇的香菜基地,王丕镇的芹菜基地以及霄云镇的甘蓝基地等。
现代农业不仅鼓起了农民腰包,还引爆了一场“土地革命”。在高河街道牛桥村的大棚里,7名妇女正在娴熟的采摘草莓。“过去种地一年忙到头,这日子也不见什么起色,现在土地流转后,我们实现了‘旱涝保收’,一年下来工资再加上土地流转租金,比原来种地划算多啦。”张香琴说。“过去,只能守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种点棉花、大蒜,遇上好年景就多赚两个,普通情况的话一年也就落下个三四千块。”谈起原来靠种地为生的日子,马庙镇小程楼村村民程相雨坦言,现在收入增加了不少。他说,镇里开始搞现代农业后,“土地流转”成了最时髦的词,他把自己的地流转给企业,以“农业工人”的身份到鲁腾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不仅领上了工资,住进了楼房,每年一亩地还能拿到2000元的土地租金。土地的有序流转,激发了现代农业活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增强了农村经济实力,土地流转已成为我县农民致富、农村发展的“金钥匙”。
我县还通过采取专业大户牵头、龙头企业带动、农技人员引导、农村能人领办、网络营销平台对接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井喷式”发展。据了解,近年来,我县共有涉农企业7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64家,家庭农场34家,专业大户1517家,依托专业合作社开展资金互助联合社14家,各类专业协会30家,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
2013年,我县农业生产总值达到6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88元,增长13%。今年前三季度,农业生产总值达82亿元,继续领跑全市。
大力度推进城乡建设 激发绿色崛起活力
隆冬时节,漫步金乡县城,一幢幢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个个现代化住宅小区建筑风格各异;城区内处处鸟语花香、绿树成荫;金水湖湿地公园游人如织,游客们或散步,或骑自行车,或拍摄风景,其乐融融;漫步金济河畔,欣赏两岸美景,犹如置身于江南水乡一般。要知道,在六年前,我县城区没有一个像样城市社区和休闲文化广场。走在县城大街上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县城环境“脏、乱、差”的真实写照。
短短六年的时间,一座天蓝、地绿、水清的宜居宜业的“运河水城”就展现在世人面前。
——做实旧城改造。旧城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房屋征收前,县委、县政府就做足了被征收群众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的让利于被征收群众,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理解和支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金乡速度”,先后有近百个县(市)区前来学习“金乡速度”、“金乡模式”。
六年来,我县共完成搬迁片区67个、256万平方米,春秋、莎岭、李草庙、霄云寺等35个城乡社区顺利建设,近2万户群众喜迁新居。经过轰轰烈烈的大搬迁、大建设,一座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交通便利的城市社区、城市花园和新型农村社区拔地而起。“原来俺住的是低矮的土坯房,阴暗潮湿不说,路还不通,一到下雨天出都出不去。现在搬到了绿化好的新社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高楼,俺打心里感激县委、县政府。”莎岭社区回迁群众王大姐言语间充满感激。
县里还把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克服建设资金紧张等困难,截至2013年,全县已累计投入3.05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2734套,建筑面积约17.4万平方米,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116万元,解决了1973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今年全县新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86套,新增租赁补贴发放54户。这些保障性安居工程,进一步解决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难题。
——做强绿化。“县委、县政府规划建设的绕城滨河大道真是太好了,我差不多每天都要绕着环城一圈的滨河景观绿化带骑行,感觉就像骑行在天然氧吧里一样,感觉浑身都是劲,心里太舒坦了。”近日,爱好骑自行车锻炼身体的王先生一边欣赏着沿途景色,一边发出这样的感叹,却在无意中折射出了我县实施大绿化带来的可喜成果。
加大城市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名家大院于 2010年11月高标准完成了《济宁市金乡县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年又根据我县新修订的城市总规,重新编制了《金乡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建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与绿地协调发展、城市与生态环境协调共融的绿地建设模式,构建了城市与生态园林良性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景观绿化格局。同时,我县高度重视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每一项重点工程,都聘请北京、青岛等地高资质的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并组织专家学者评审论证,确保了各项规划设计不断上档次、上水平,保证了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在坚持高水平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我县还多次邀请省市专家进行具体指导,解疑释惑,并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到邹城等先进地区考察,积极学习借鉴他们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
突出工作重点,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一是城市绿化效果显著。先后完成了崇文大道、奎星路、迎宾大道、青年路、山阳路等道路景观绿化工程,建成区主次干道总长达到70.87公里,绿化普及率达91.8%,绿地达标率达87.7%。坚持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扩绿和立体增绿,大力实施社区绿化、单位绿化、公园绿化,全县新建、改建居住区绿地达标率达到89.5%,省、市级花园式单位达到17个;累计建成蒜都广场、诚信广场等37处节点游园,市民每出行500米就可以走进一处公园绿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3%。大力实施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建设,防护绿地面积达到71公顷,园林生产绿地总面积达到320公顷。二是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县污水处理厂运行良好,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92.1%,出水水质符合一级A排放标准。城区和各镇街垃圾收集转运设施配备齐全,逐步实现了“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累计投资21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29条、96公里,道路完好率达98.8%,机械车辆清扫率达42.7%。城市道路照明设施装置率达100%,亮灯率在98%以上。健全了城市公交系统,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3.1标台。城市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87.5万平方米,城市供用水普及率和水质综合合格率均达到100%。累计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6417套,住房保障率达到99.2%。三是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在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的同时,我县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水系治理做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宜居指数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我县河湖众多、水系资源丰富的优势,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了“九湖五河”生态湿地景区建设,新增水域面积5000余亩,绿化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河湖贯通、湿地相连、城水相依、亲水休闲”的生态湿地景观初步显现。此外,我县还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大绿化攻坚会战,推动路网、林网、水网“三网同建”,实施城区、园区、社区“三区共绿”,全县累计新增造林205万亩。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8.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2%。新建绿色通道41公里、农田林网9万亩,义务植树326万株,新建绿化示范村133个、镇村绿化广场98处,形成了“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庄花园化”的绿化格局。
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此,我县先后建立健全一系列长效性管理制度,出台了《城市绿化管理办法》、《绿线、蓝线管理办法》、《绿地精细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在城区推行“门前五包”责任制;创新管护机制,实行有奖举报违法占绿毁绿制度,动员社会力量加强对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监督,使绿化管护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在抓好城市园林绿化管护的同时,我县还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机制,加快建设美丽乡村。2013年初,我县借鉴城区环卫托管的模式,推而广之惠及农村。按照“保洁公司一杆到底,管理作业相互分离,垃圾清运全面覆盖”的标准,政府与专业的保洁公司签订全县域、全过程的协议,并将招聘的80名保洁监督员、1980余名村居保洁员以及环境基础设施全部交给公司管理,实现政府当“裁判员”、企业当“运动员”的社会分工。“现在我们公司负责全县的农村垃圾清运工作,公司现有的20辆垃圾清运车,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要进村工作,保证各村垃圾日产日清。”北京晓清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金乡分公司工作人员张东生如是说。按要求,签约公司对全县所有村居、路网和沟渠每天至少清扫两次,并做到日产日清、当天清运,政府只负责日常监管考核、奖优罚劣,从而在机制上实现了市场化运作。这种由原来的“政府花钱养人做保洁”变为“政府投入买服务”的运作模式自运行以来,由于投入资金明显减少,管理方式更加专业,不仅实现了各村居环境的持续改善,而且还带来了生态、社会、民生三大效应叠加,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环境不能长效保洁的难题。
据悉,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以来,县里共对659个行政村进行了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470多公里,居民超过20户的小街巷全部进行硬化,建成村级休闲文化广场470多个。每个镇街环卫办均配备5-8名管理人员,每8-12个行政村配置一名村居保洁监督员,实现了村级卫生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谈起环卫一体化给群众带来的便利,胡集镇杨庙村村民王宜君如是说:“原来家里的果皮菜叶等垃圾,因为没处可倒,都倒在大门外,气味难闻还引苍蝇,现在好了,俺每天都及时收集家中的垃圾,倒在设立在街旁的垃圾桶里,再由村保洁员统一将桶中垃圾运送到村垃圾池,最后由镇里来车把垃圾清运出村。”
为解决镇村的废水污水排放问题,现在各个镇街正加紧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将实现所有村镇污水统一处理。同时,加快亮灯工程建设,年底前,将为全县所有村居主要街巷安装太阳能路灯,让全县群众告别“灯下黑”的历史。
——做大水系。我县境内大小24条河流。县委、县政府依照河湖众多的资源禀赋,做活水的文章,让城市更灵动。提出了“诚信蒜都·生态水城”的发展定位,秉承“自然、生态、和谐、优美”的建设理念,重金聘请国内一流的同济规划设计院,在充分了解金乡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当前的城市框架、布局今后的发展蓝图。
2011年,我县应群众期望,启动实施了全长5.3公里的金济河治理工程,共治理水面3000亩,栽植各类树木10万余株,铺设地被20余万平方米,建设节点广场、亲水平台20余处。经过治理,金济河已经蜕变成为城市的客厅。
金济河治理工程的顺利实施,拉开了我县“九湖五河”生态水系治理的序幕。总投资18亿元的“九湖五河”系列工程相继启动,滨河大道一期二期工程先后通车,金济河、金马河、莱河等“龙须沟”变成景观河,金水湖、金平湖、千寿湖等湿地湖泊鸟飞鱼跃。全长23公里的滨河大道将金马河、金济河等河流以及金水湖、千寿湖等湿地公园串联成线、勾连成面;千寿湖湿地公园以水上活动为主题,成为连接新老城区集观光旅游、娱乐活动、运动休闲和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的特色旅游区;金平湖水利风景区形成了水天一色、水绿结合、水城交融、水趣盎然的魅力景观;金水湖湿地成为集休闲旅游、生活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凸显“人水亲和、城市相依”的特色风貌。
目前,我县已建成省级水利风景区1处、市级湿地公园3处,新增景观水面150万平方米。我县呈现出河畅、水清、景美的生态亮点,形成了“河湖贯通、湿地相连、城水相依、亲水休闲”城市水系景观,“生态水城”风韵凸显。
现如今,无论你行走于县城街头、社区节点广场,还是漫步于镇街、乡村,无不感受到“运河水城,大美金乡”的美丽新画卷,无不感受到金乡绿色崛起的气息。
相信,由县委、县政府的英明决策,由全县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大干、苦干加实干,我县在绿色崛起的道路上一定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