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1942年10月出生在金乡县城郊乡华?村(今经济开发区王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那还是战争年代,正值侵华日军“大扫荡”,全家避乱逃反,王杰就降生在秋天的高梁地里,故起乳名“秋生”。因其伯父膝下无子,他从小就出嗣过继给伯父王廉堂为子,由伯父抚养成人。
(一)光荣参军
1948年夏,6岁的王杰参加了儿童团。1950年入王庄小学学习,第一堂课就学了”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第二年的6月1日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1954年6月,考入金乡县城关完小。他从小就爱听英雄故事,非常喜欢阅读《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罗盛教》等描写英雄人物的连环画册和故事书籍。他敬佩英雄、学习英雄,决心以英雄为榜样,做个有志青年。1957年夏,金乡县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平地积水一米多深,他不顾水深齐腰、房倒屋塌的危险,帮助抢救生产队的马匹和集体的财产。15岁的王杰即初显英雄气慨。
1958年,王杰考入金乡县第一中学初中部。他平时学习认真,劳动积极,各门功课成绩优秀,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学校组织学生下乡参加劳动,他曾是深翻土地的突击队员,还担任了班里的生活委员。有一次,他带领同学到粮店运米,路上米袋突然泄漏撒了一地,他立即蹲下来,一粒一粒地拣了起来。由于耽搁了时间,他没有赶上吃晚饭,饿了肚子也毫无怨言。1961年春天,王杰从报纸上看到美蒋特务窜犯大陆的消息,心里很不平静,认识到国际上的反动派还不时地侵犯我国的领土、领空,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还不断地派遣特务来大陆进行破坏活动。为此,保卫祖国是每个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1961年清明节,金乡一中全体师生赴羊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当他看到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而长眠于地下,便毅然放弃了升学的打算。回校的当天晚上,他就在日记中写下了“人生以服从祖国需要为最快乐,服兵役为第一志愿,升学和参加农业生产为第二志愿”的誓言。
1961年7月,王杰参加了中考。这时县兵役局(金乡县人民武装部)开始进行征兵动员,王杰毅然报名参军。8月初,他接到了入伍通知书。他的心情特别激动,心想自己美好的愿望实现了,终于走上了保卫祖国的光荣岗位。8月8日,新兵入伍。在金乡县城的中心大街上,王杰和应征入伍的青年,穿着崭新的军装,佩带大红花,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迈着坚实的步伐前进。在欢送的人群中,有的同学说:“那个大眼睛,红脸膛的小伙子就是王杰,他学习成绩好,考高中连榜都没看就去参军,真傻。”他听见一笑置之,因为他是向往着美好的理想,向往着未来沸腾的军营生活而去谱写美丽的乐章,去报答党的培养和乡亲的厚望。
王杰来到部队后,一切都感到新鲜。当他听到轰轰隆隆的坦克响,战士们戴着坦克帽,脚穿大皮鞋,走路噔噔响,多么威武啊!当听说不一定人人都去当坦克兵,有的要当工兵时,他的情绪波动很大,认为工兵无非是挥镐弄锹,修桥铺路,哪有坦克兵风光!自己是学生出身,岂不大材小用吗?然而,通过紧张的军事训练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日记中写到:“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思想的升华,使他有了正确的认识。他在《决心书》上写到:“我恳切地请求党组织批准我当一名工兵,分配我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
(二)磨练意志
王杰被分配到济南部队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六班当战士。他接受的第一堂课就是革命传统教育课。指导员冯安国讲述连队的光荣历史说:“六班是抗美援朝时的二等功臣班,战斗英雄现任副连长高绍忠同志就是当时的六班长。在一次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一辆坦克陷入了弹坑,敌炮兵进行疯狂地轰击,在这紧急关头,他带领战士冲了上去,终于抢救出这辆坦克,又配合这辆坦克一举击毁美军三辆坦克。”王杰听了非常激动,他从小热爱英雄,但从来没有见过英雄,现在英雄就在身边。他不由暗下决心:向英雄学习,做一个英雄的工兵战士。他在日记中写到:“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活要活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活在世上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要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献给祖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我一定做到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为革命胜利勇于牺牲。是共产党员哪能不视死如归,做革命军人岂能管个人安危!”他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1962年1月部队赴海岛施工,每天坑道作业12小时,他总是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作业。为了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他坚持每天早起晚睡练习抡大锤,胳膊肿了,手震烈了,那横一道竖一道的血口子,被海风一吹,疼痛入骨。扶钎的战友摧他换换,他坚决不让,咬着牙坚持干,终于使双手磨出了厚茧,两臂练得结实有力,做到了打得准、速度快,被评为全连打锤标兵。工兵的任务是架桥、修路、筑城、爆破、排雷、布雷,当工兵就得吃苦,全靠一把铁锹两只手,没有吃苦的精神不行。王杰的体力不算好,但为了磨练意志,脏活重活险活抢着干。“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这是一连战友对王杰的一致看法。在沂蒙山地区施工时,山洪卷走了物资,他第一个奔上去抢救;爬险路、钻山洞,他不畏艰险,争当先锋;施工爆破,他总是冒着风险抢先装药、放炮,有时出现哑炮,他争着冲上前去排除。一个初春的深夜,刮着凛冽的北风,工兵一连奉命去执行架桥任务。他们来到河边的预定地点,王杰所在排担任在水中打桩的艰巨任务,这需要六个有力气、技术高的战士去完成。王杰刚入伍半年,论条件轮不到他。他急向班长请求说:“班长,让我下去锻炼锻炼吧!”班长还未回话,他就脱下棉衣,跳进齐腰深的冷水里。两个人稳住桩,四个人高高抬起(夯)往下夯。由于天寒水凉,战士都冻得直打哆嗦。王杰挺了挺身喊道:“同志们哪,加油干呀,想一想罗盛教跳进冰窟窿里抢救朝鲜少年就不冷了!”他这一喊,好象给同志们身上增添了热量,工地上活跃起来,桩打得更有劲了。工地上实行轮班作业,该换班了,五位同志都上了岸,可是王杰却坚持干了两班才上岸。他上岸后穿上棉衣,又不声不响的和同志们一起去抬桥梁、搬桥板。
(三)无私奉献
1963年2月,雷锋的事绩和《雷锋日记》在报上发表。他一口气读完,深有感触地写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同样会做出伟大的事业。今后,我一定向雷锋学习,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当好普通一兵,做一个雷锋式的毛主席的好战士,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鞭策自己。
在一个暴风雨夜里,王杰被电闪雷鸣惊醒,他忽然想起工地上还存放着油桶、木料、抬筐等施工器材,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向门外跑去。他来到工地一看,木料被冲得横一根竖一根,油桶东一个西一个,马上就有被洪水卷走的危险。他心急如焚,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抢救国家财产。正在这时,忽听有人连声喊:“副班长!……”王杰就着闪电回头一看,正是本班两名新战士小刘和小吴,就急忙招手说道:“你们来的正好,赶快跟我来。”他们趁着闪电的光亮搜寻器材,三四十斤重的木料,王杰一扛就是三根;抬土筐,两手一提就是五六个。
山洪夹着碎石冲下,他不知被绊倒了多少次,手脚被划破了,他全然不顾,扛了一趟又一趟,搬了一件又一件。经过40多分钟的激战,终于把工地上50多个油桶、20多个抬筐、100多根木料,全部运到了安全地带。1963年8月25日凌晨1时,部队奉命到河北省某地抗洪救灾。王杰所在连的任务是抢运木料。当来到一片汪洋的高台处,却不见木料场的踪影。副连长说:“木料场就在这茫茫的洪水中,要想抢救出木料,必须先在前面探出一条路来!”话音刚落,“我去,俺家靠万福河,我的水性好!”王杰说着,“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在齐胸深的激流中摸索前进。他一会儿滑进沟里,马上告诉大家左边有深坑。一会儿又不露影了,等钻出头来又叫大家注意右边有深沟……临近木料场时,他突然觉得大腿上像刀割一样疼痛,原来是铁丝网挂破了道道血痕,殷红的血迹泛在水中,他毫不在意,终于找到了进出口,为抢救集体财产探出了道路。
1964年4月5日,王杰和战士小刘在工地上搅拌沥青。他被一块着火的沥青烫伤了右手,住进了陆军第九十一医院。经过几天的治疗,伤势稍有好转,他就吊着一只胳膊,左手拿起地板擦,在走廊里擦地板。饭后,又抓起一块抹布,把桌子上的残汤剩饭,收到喂猪的缸里,把桌子擦得透明铮亮,板凳摆得整整齐齐。当他看到护士每天给伤员送药打针时,都是一手端药盘,一手提水壶,一跑就是几十个床位,忙得满头大汗。他心想自己是个轻病号,应该帮助她们做点事情。可是自己一不懂药性,二不会打针,能做什么呢?想来想去,只有提起那把大水壶。从此,每到服药的时间,他老早就把水壶提起来,跟在护士后面,护士把药递给病人手里,他就把水倒进病员的杯子里。一天三遍,遍遍如此。他还用那一只手推车运煤,给重病号打饭洗碗,擦洗门窗玻璃,冲刷病房的痰盂……为此,大家都说:“王杰有一双闲不住的手。”他那只烫伤的右手,还未痊愈就坚持出院了。他吊着一只胳膊,跑到工地上用左手去捏装包用的泥蛋,运石头装炮。但是,却不能再写日记了,他非常难过,也很着急,决心用左手写字。可是,他拿起笔来不听支配,写的横不是横,竖不是竖,黑呼呼一片,没个字形。但他不灰心,仍然握紧笔,在包雷管用的废纸上练习“向雷锋同志学习”,不知练了多少遍,终于听使唤了。在一次施工中,他就是用左手写的日记:“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他的奋不顾身,迎难而进,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鼓舞和激励着战友们。他因表现出色,连续被评为“五好战士”,荣立“三等功”,被授予“模范共青团员”和“一级技术能手”称号。
(四)言传身教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王杰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像雷锋那样,在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1964年3月3日,他在日记中写道:牢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资上不伸手。”他在施工中担任爆破手,整天和雷管、导火线打交道。他从不浪费一寸导火索,看到切割剩下的导火索非常心痛,于是就积攒起一段一段地对接起来,用胶布缠好,以备放炮时再用。
王杰不仅爱护公物,而且自己言传身教帮助同志。新战士小陈给家写信要袜子。王杰问他发的袜子呢?“穿破了,叫我扔啦!”王杰赶快跑去把袜子拣了回来,指着两只后根都有窟窿的袜子说:“这双袜子补补还可以穿嘛!”小陈不好意思地说:“我不会补。”王杰立即从口袋里掏出针线包,剪好布块,拉着小陈坐下,动手补袜子,边补边讲故事说:“毛主席在延安时穿的棉衣,破了补,补了穿,再破再补,一直穿了好多年。警卫员看到主席的棉衣那么旧了,实在过意不去,就到后勤部给主席调换一件新棉衣。可是主席还是坚持要那件旧棉衣。……我们可不能丢掉了光荣传统啊!”小陈一针一线看在眼里,一言一语听进心里,既感动又惭愧,便伸手接过王杰还没补完的袜子,也学着班长的样子,一针一线地缝补起来。王杰见他笨手笨脚的,针尖还不时扎在手指上,就又接过来,对小陈说:“针线包是个传家宝啊,我们一定要学会缝缝补补,发扬艰苦奋斗的好传统。”从此以后,每当小陈拿起袜子的时候,都深深地感到:班长不只是教会了我补袜子,更重要的是帮我树立了艰苦奋斗的思想。
1964年9月,家庭再三去信催王杰回家结婚。他曾以部队工作忙为由,两次推迟婚期。他给未婚妻写信,阐明形势,强调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革命利益,同时又讲了政府提倡晚婚和实行计划生育的重大意义,鼓励未婚妻要珍惜年华,把精力用到学习上。两个月后,未婚妻突然来到部队,不料,两人见面才两天她就匆匆地走了。为此,引起了同志们的纷纷猜测:是不是为结婚的事闹僵了?可又不像,人家明明是高高兴兴走的啊!后来才得知是在王杰的帮助下,她进步很快,通情达理,不仅同意晚婚,而且准备从金乡老家搬到内蒙古(1956年,王杰父亲王儒堂响应政府号召举家搬迁到内蒙古)侍候照顾有病的双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王杰欣然同意。因为施工紧张,所以他很快送走了未婚妻。不久,便接到未婚妻的来信,说已经到了内蒙古,全家都很高兴,让他在部队安心工作。王杰看到来信,非常高兴。从此,他工作的劲头更足了。直到1965年初,母亲心脏病病危,他才匆匆忙忙赶到内蒙古阿荣旗那吉屯农场父母那里,那也是他唯一的一次探亲。
(五)勇挑重担
王杰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活要活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就死得其所,死得光荣”。1965年5月,他在日记中又写道:“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6月,工兵一连奉命来到江苏省邳县(现邳州市)张楼人民公社执行民兵训练任务。王杰认为,训练民兵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把民兵带好,不仅有现实意义,从长远来看,还具有战略意义,我们一定要去掉一切私心杂念,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民兵训练任务。王杰给民兵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教育课。王杰引用毛主席的话:“……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他又结合电影《地雷战》,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地雷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了民兵学习使用地雷的积极性,接着进行防坦克地雷埋设作业的训练学习。他把全班民兵带到村东南一条大道上问道:“根据这个地形,地雷应该埋在什么地方?”话音刚落,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埋在路边,挖雷坑省劲;有的说埋在路中间,发挥的威力大。王杰认真地给大家说:“这种五一式地雷是专炸敌人的坦克和装甲车的,如果埋在路边,坦克轧不着,埋在路中央履带又碰不上,应该埋在车轮轧得最坚固的路辙沟中,它虽然硬不好挖,但效果极佳,能准确无误地炸毁敌人的坦克。我们应当勤动脑子多思考,进行刻苦训练,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要把训练场作战场,把训练作实战,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才能达到训练效果”。在他的训练指导下,民兵的埋雷技术提高很快。
1965年6月28日,部队在驻地放映电影《自有后来人》。他在日记中写下誓言:“只要革命需要,我一定像李玉和那样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直至战斗到最后一秒钟”。几天后,他奉命到邳县张楼人民公社指导民兵进行实爆作业演习。7月14日夜晚,王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明天就要指导民兵实爆作业,一切准备好了吗?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于是坐了起来。这时,已经凌晨两点了,正好轮他站岗。三点钟换岗时,他又替战友多站了一班岗。到了凌晨四点,他又和往常一样,习惯地拎起一只水桶,到井里打了一桶水,给全排同志倒满了洗脸水。这时,东方渐渐发亮,他叫醒战友,踏着晨露,迎着曙光,一块向民兵训练场走去。王杰到训练场一看,嗬,全体民兵都已整整齐齐地站在那里了。他向民兵打过招呼,便动手包扎代替地雷的炸药包。然后,站在队前,手里拿着拉火管、导火索和雷管,边比划边详细讲解。他说:“今天是实爆作业,一般的方法是拉火管连接导火索,再连接雷管。但是导火索每秒钟只燃烧1公分,如果用5公分的导火索,敌人踩着地雷要隔5秒后才能爆炸,那岂不跑掉了吗?咱们不用导火索,而是把拉火管直接连在雷管上,这样敌人如果碰上就会立即爆炸”。他讲得格外细致、认真,接着又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强调了一遍。为了安全起见,他独自跑到几十米外的一条水渠上试验。“轰”的一声,试验成功。他还不放心,又作第二次试验,又成功了。这时,他才满意地走回训练场。
(六)青春似火
两次试验成功,民兵们非常高兴。实爆作业开始了,民兵和武装干部聚精会神地围在雷坑的周围看着王杰操作。王杰把炸药包放在雷坑内,一边埋土,一边说:“一定要像战场上那样,让敌人发现不了我们的雷。”一切都设置停当后,他又做最后一次检查。就在这时,连接的拉火管突然引爆,被接入炸药包的导火索旋即被引燃。千钧一发,一切补救措施都无济于事,眼看在场的民兵和武装干部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说时迟,那时快,王杰大呼一声:“快闪开!”毅然伸开双臂扑向即将引爆的炸药包……“轰隆”一声巨响,他用鲜血和生命掩护了在场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装干部的生命安全而英勇牺牲,时年仅23岁。
在张楼人民公社和驻地群众的一再请求下,部队决定把王杰安葬在他牺牲的地方。公社买来最好的楠木,请来当地有名的木匠,为王杰做了一口棺材。7月16日上午,当地群众为王杰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方圆几十里的男女老少和部队官兵组成了庞大的送葬队伍,一路上哭声震天。9月16日,某坦克师和徐州市党政机关,人民群众7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根据他生前的要求和表现,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部队有关负责同志,在整理王杰的遗物时,发现了10多万字的革命日记。王杰的日记本上,贴着黄继光的画像,还抄录有对黄继光英勇献身壮举的一段颂歌。
(七)光辉榜样
1965年11月9日,《解放军报》以《一心为革命》为题,刊发了王杰的日记,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向王杰同志学习,学习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热爱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解放军报》还在头版发表了《一心为革命,一切为革命》、《学好人好事,做好人好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从雷锋到王杰》等4篇社论,并且用12个头版头条,21个整版的规模刊发了王杰事迹、王杰日记、王杰诗歌以及全军指战员学习王杰的情况。《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等中央报刊连续发表社论,探索王杰成长的足迹,评述王杰的光辉思想,号召全国人民向王杰同志学习。据不完全统计,仅1965年第四季度,全国各大报刊、电台发表播出与王杰有关的报导就多达1300多篇。1965年11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授予王杰生前所在班为“王杰班”。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董必武、陆定一等发表讲话或题词,称赞王杰的崇高革命精神。1969年4月,毛主席在一个有关学习王杰的批件上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周恩来的题词是:“座座高山耸入云,我们施工为人民,不怕工作苦和累,愿把青春献人民。(录王杰诗,1965年11月12日)”。朱德的题词是:“学习王杰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1965年11月9日)”。邓小平同志1980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提倡和表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江泽民同志1992年元月19日,在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时题词:“弘扬‘两不怕’精神,培育‘四有’革命军人。”济南军区、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省军区,中共济宁地委、济宁军分区也分别作出了向王杰同志学习的决定。1965年11月6日下午,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在王杰的母校金乡一中召开了有金乡各界代表3000多人参加的追悼烈士王杰大会。在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兼副省长粟再温代表省委、省人委宣读了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学习王杰同志活动的决定》。济宁地委副书记李超然致悼词。11月10日,中共金乡县委召开全县学习王杰广播动员大会,县委书记卢洪作了动员报告,大会宣读了中共金乡县委、县人委贯彻执行中共山东省委、省人委《关于在全省开展学习王杰同志活动的决定》的通知。会后,金乡县委又组织了280多人的王杰事迹报告团,深入各公社、生产大队宣讲王杰的英雄事迹和高尚的革命品质。一个向王杰学习的活动迅速在全县开展起来,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关心集体,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在英雄的家乡成为时代风尚。王杰的日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曾作为名言被许多青年抄上笔记本。《王杰我们的好榜样》、《愿把青春献人民》、《王杰的枪我们扛》等一首首歌颂王杰的歌曲唱响英雄家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968年,为纪念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金乡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其出生地华?村更名为“王杰村”,并在村东修建了“王杰纪念馆”。
1989年清明节,王杰大理石雕像在金乡县城北郊落成。
金乡县委、县政府重视王杰精神的发扬光大,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教育和培养,2009年初决定在羊山古镇国际军事旅游度假区选新址建设现代化的王杰纪念馆。新的王杰纪念馆与羊山烈士陵园、鲁西南战役全景画馆、兵器馆、汉文化博物馆等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09年7 8月,中央有关部门联合组织由群众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在群众广泛推荐提名的基础上,评审组专家认真评议,报组委会审定批准,英雄王杰成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英雄王杰是金乡人民的骄傲,王杰精神是金乡人民的一大宝贵财富。他的英雄事迹在神州大地上广为传颂,被无数有志青年奉为楷模。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金乡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为建设金乡、发展金乡、繁荣金乡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王杰,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