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策法规 | 政务公开 | 党建园地 | 督查通报 | 精神文明 | 企业风采 | 投资指南 | 荣誉展示 |
当前位置:首页
> 乡镇街道 > 马庙镇 > 机构概况
站内检索:
马庙镇概况

发布日期:2017-06-30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马庙镇 字号:[ ]


2017年6月30日)

基本情况

马庙镇地处山东金乡县西半部,距金乡县城11公里,东临金乡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区,北临军事古镇——羊山镇,南邻诚信之约——鸡黍镇,西邻牡丹之城——菏泽市。全镇总面积97.11平方公里,耕地10.9万亩,现辖67个行政村,109个自然村,总人口5.6万,其中非农人口4000余人。镇驻地地处镇域中心位置,占地约12.5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6000余人,东西向346省道横贯其中,马鸡路、羊马路、白榆大道、金谷路分列南北,是联通金乡县--菏泽市的必经之地。

——马庙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京沪、京九、陇海、石新铁路和京杭运河傍镇而卧,镇北临济宁机场,德上高速、枣菏高速、105国道、346省道穿境而过,辖区内公路纵横,马鸡路、羊马路、白榆大道、金谷路等主干道分列南北;乡村农田路网全面硬化,农田水利设施全面提升,雨污分流、水肥一体化稳步推进;实施大绿化攻坚工程,全面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完成绿化面积1795亩,打造特色经济林1135亩,实现村村硬化联通、村村生态美化。

——马庙镇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据传,唐代马姓在此建村,修有庙宇,因此得名马庙。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夏属缗国,舜子季禧的封地,是当时山东的政治文化中心——曲阜走向中原地区的咽喉,是东夷挺进中原参加部族大融合的必经之地,为华夏族及华夏文化的形成做出卓越的贡献。在这块热土上,培育了西汉梁王彭越,三国名将满宠等历史名人。1930年马庙正式形成建制——马庙区,1940年属金西办事处,1958年8月为马庙人民公社,1984年建乡,1999年改镇至今。金乡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金乡县第一高小党支部就是马庙乡翟庄村人翟子超于1936年12月创建的;为了新中国的诞生,马庙的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140余人,在马庙生活战斗过的同志成为地市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就有秦和珍、杨汝岱等30余人。解放后,马庙更是人才济济,涌现出受毛主席、周恩来多次接见的女民兵英雄张秀兰和全国计划生育标兵李秀兰等英模人物。

——马庙镇资源丰富、特色鲜明:马庙镇具有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大程楼村的龙母庙和龙母坟被列为金乡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阁村的白音阁、肖楼村的肖家祠堂被列为金乡县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位于杨官庄村的东大观,相传是元太祖为马丹阳修建的庙宇,1959年被县政府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海村的东缗画院,是金乡县中国书画的收藏和交流中心。马庙镇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拥有全国最大的白榆基因库——白洼林场森林公园,占地3000余亩,成为改善地域生态气候的有力屏障;四大贡米之首——马庙金谷争相追捧,金谷产业快速发展,金谷产品远销内海外,规划打造中国金谷风情小镇,清朝乾隆年间马庙金谷风情将再现人间。

——马庙镇商贸活跃、诚交四海友朋。马庙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不怕吃苦、勇于奋斗,祖祖辈辈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书写了一篇篇生动的人生篇章。马庙人依托丰厚农业资源,在发展好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农业增收的新途径,积极解放思想,率先融入市场经营理念,农产企业众多,美欧亚多国争相投资合作,连续多年农产品出口额居全市前列。稳定的农业生产,开放市场意识,活络的市场氛围,成熟的商贸体系,为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马庙镇地理优势明显、风调雨顺:马庙镇属于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气候温和,物产富饶,光照充足,雨水适量。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降水量694.5毫米。年最高温度38.5摄氏度,平均气温为26.1℃,最高时可达26.9℃;冬季寒冷干燥,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为0.4—1.9℃;全年平均气温为13.3—14.1℃。地理实体概况:马庙镇有大小河流5条,主要有新万福河、金城河、小白河、金马河、新西沟等。现有大型桥梁6座,小型桥梁15座。6座大型桥梁分别位于付庄、石门、刘沙沃、洪庙、咸古店、湘子庙村。

——马庙是全国盛名的金谷之乡。金谷是马庙镇的著名特产,据《金乡县志》记载,金谷又名齐头占金谷,仅产于金乡县马庙镇的大程楼村北部马坡,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米之一。金谷米色金黄,性粘味香,米质优异,营养丰富,据中国四大名米之首。金谷小米稀饭,闻之清香,食之甘美 ,具有热补,润肠功能,系滋补佳品,清康熙年间被列为贡品。建国十年大庆之际,周总理曾用此米招中外宾客。1996年马庙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谷之乡。”镇政府组建了金谷米业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先后开发出“金谷营养米、金谷八宝系列、金谷袋装米,”三大系列十余个品种。同时,在营销中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加大对外宣传,改进包装设计,采用精品包装,由过去的地摊销售进入超市。

——马庙是白皮大蒜的发源地。马庙大蒜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东汉初年,马庙就有种植大蒜的记载,经过长期的培育发展,加上这里属于温带地区,风和日丽,四季分明,土质肥沃等优越自然条件,马庙白皮大蒜这个传统的特色产品在品质上得到不断地提高,现已形成具有马庙独特风格和优质品质的马庙白皮大蒜产业,所产大蒜个大、 皮白、辣味适中、营养丰富,经许多国际研究机构证实,白皮大蒜中具有防癌和抑制肿瘤作用的二烯丙级、二硫化物,三硫化物,等主要药物成分,高出一般大蒜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被称为最好的抗生素食品。马庙的白皮大蒜成为马庙的特色支柱产业,创下了“九个中华之最”。1992年在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白皮大蒜荣获中国白皮大蒜类唯一最高奖——银质奖,96年1月被国家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3月金乡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10月获得A级绿色食品证书。目前,马庙镇白皮大蒜已出口日、俄美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马庙镇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白洼林场始建于1959年,林场总面积3216亩。 1984年被原林业部和山东省林业厅确定为部省联建林木良种基地,主要承担白榆、刺槐、毛白杨等树种的基因收集、保存、良种选育、繁殖、试验、示范等仸务,先后与山东省林木种苗站、山东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基地始终重规林木良种引进和选育工作,2009年1月被国家林业局列为第一批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 美国、刚果、赞比云、日本等国家及国际林联的林木良种专家学者和领导多次来场参观、考察、给予了充分肯定。该场有全国唯一的白榆基因库--国家级白榆良种基地,基地已建成白榆种子园13.6公顷,白榆采穗圃3.3公顷,白榆测定林17.3公顷,白榆种质资源收集区26.7公顷,良种繁殖圃15公顷,建立白榆示范枃9公顷。柳树采穗圃1公顷,种质资源收集区2.67公顷,试验林2.34公顷,示范林3公顷,良种繁殖圃3公顷。收集保存了312个白榆种质资源。该基地培育的垂榆、大叶垂榆在2006年全国花卉博览会上分获一等奖和优秀奖。另有国槐、法桐、白腊、垂柳等园林绿化树种和黑杨、毛白杨等用材林苗木。整个场区树木葱郁,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物种丰富,景点景物相对集中,具有较高是观赏、文化、科学价值。2005年林场建设市级森林公园的申请得到市有关部门批准。

——马庙镇重推工业产业发展:马庙镇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加速园区提升、突破重大项目、打造产业集聚、推进创新驱动、培植骨干企业,以工业经济的提质增效,带动镇域经济总量膨胀、加快发展。坚持做大做强金西产业园,以集约集聚的理念调整金西产业园建设发展规划,将规模扩大到千亩以上,完成园区“三纵三横”路网建设,完备园区通电、通路、通水、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市场化运作标准化厂房,让园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万众创业的主阵地。在产业培育上,注重地域特色,主攻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精密装备制造等上下游项目,坚决禁止高污染、高耗能和产能过剩项目。积极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坚持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不动摇,鼓励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组建招商产业联盟,高层推动、专班跟进,确保每年落地2个以上过亿元项目,5个以上过2000万元项目。同时,把支持和服务本土企业转型升级作为重大责任,改造提升大蒜加工、金谷包装等传统产业,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共建技术创新联盟,与大企业、大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做大做强本土企业。通过外部招引、内部升级等方式,把马庙镇打造成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兼顾其它门类的工业强镇。

——马庙镇文教卫生长足发展:马庙镇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教育发达,人口文化素质较高。抗战时期闻名湖西的抗日小学就在曹坊村,中共党员秦和珍,也在邵庄一带组织了4处小学。马庙镇武训式的人物程建渊,个人捐资助学大程楼村创办了金乡县第一处国办农村中学。马庙建有中学一处,学区4个,分别是东部学区,南部学区,西部学区及中部学区。现有13所小学,幼儿园21所,入学率达100%。在校学生总人数3680人,教职工296人,其中中学在校生1100人,小学在校生2580人,中学教师106人,小学教师190人。该镇有中心卫生院一所,卫生室30个,有医护人员55名,床位50个,参加新农合人数49651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94.48%。镇敬老院扩建提升规划基本完成,立项审批工作正在进行,服务接纳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同时,开建5处农村互助养老院,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保障农村老人老有所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浏览量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浏览器IE6以上版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