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县情动态 金乡概况 史志动态 金乡人物 金乡村落 金乡文化 民俗风情
首页
> 部门网站 > 金乡县情网 > 民俗风情
岁时习俗

发布日期:2017-08-17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县志办 字号:[ ]


传统节日(农历)

春节  正月初一,俗称过年。凌晨燃放鞭炮,点烛烧纸,供奉天地,祭祀祖先牌位,向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幼年子女“压岁钱”。吃素馅水饺后,穿着新衣去同族邻里家拜年。建国后,供奉祭祖之俗、跪拜之礼逐渐革除。春节忌讳扫地、打水、泼水、动剪刀、说不吉利话。机关、团体则行“团拜”,放假三日。进入21世纪,春节假期增加两个“双休日”,共7天,机关安排轮流值班。

火神节  正月初七,入夜,各家用柴草绑成把子,里边装上鞭炮,点燃后,送往村外十字路口,称之“送火神”,预示一年不会再发生火灾。20世纪80年代,许多村庄还有这种风俗。进入21世纪习俗渐弱。

元宵节  正月十五,傍晚吃元宵,儿童挑花灯(灯笼)上街嬉戏,燃放烟花。是日晚,群众常自发组织扭秧歌、踩高跷、赶旱船等活动。建国后,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每年都在县城组织灯展,进城赏灯者常堵街塞道。

二月二  本日拂晓前,农民在场、天井中,用草木灰围“粮仓”,以祈丰年;炒黄豆,谓之“吃蝎子爪”,以避虫叮咬;吃荠菜水饺,农谚“二月二,吃荠菜扁,不长疮,不害眼”。

清明节  日出前,门插柳;早饭吃煮鸡蛋;饭后,扫墓祭祖。20世纪60年代平坟后,人们寻旧址祭奠,烧纸烧香,有的摆供,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哀思与怀念,此俗至今仍行。机关干部、学校学生多于是日参谒烈士陵墓,缅怀先烈。

端午节  五月初五,门插艾,以避邪毒;早饭吃粽子、糖糕、鸡蛋,以纪念屈原。

六月六 俗语“六月六晒龙衣”。这天如是晴天,家家晒衣服、被褥传说这天晒衣不霉烂、不生虫。这天还有日出前炒炒面的习惯,传说这天吃炒面,一年不拉肚子。

乞巧节  七月初七。传说是天上牛郎织女会面之日。这天女孩供奉“织女星”,乞求手巧,将来找个好婆家。传说这天牛郎织女到银河鹊桥上相会,于是便有很多女孩在瓜架或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

中秋节  八月十五。入夜,全家围坐,吃月饼、瓜果赏月,谓之“团圆”。乡邻好友,多相邀饮酒。

寒衣节  十月初一,亦称鬼节。上坟烧纸祭祖。20世纪60年代“平坟还耕”后,此俗仍行。

腊八节  十二月(腊月)初八。这天,人们早饭用大米、小米、红枣、青豆、花生、桂圆等煮粥吃,谐“拉把(抚养)孩子之意。

祭灶节  十二月(腊月)二十三。各家进行大扫除,准备过年。傍晚,在灶前供奉糖供(麻糖),焚烧灶王爷像,以送灶王爷上天,民间亦有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凡保平安”之说。

除夕  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各家去墓地“请祖”,家供去世长辈之牌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贴春联,放鞭炮,辞旧迎新。晚上全家人团聚一堂,饮酒畅谈,晚辈向长辈敬酒,长辈给小孩发“压岁钱”。1983年开始,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或其他文艺节目,至零点燃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外来节日(公历)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情人节、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西方国家的节日传入金乡并受到部分青年人群的青睐。但多数人并不完全认同外来的宗教文化,看重的仍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民俗和家人之间的团聚与交流。

情人节(Valentine,s Day)  又名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西方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2月14日,原为纪念两位名叫圣瓦伦丁和圣华伦泰的基督教初期教会殉道的圣人。情人节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其特色是情侣互赠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不但欧美各国青年人喜欢,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乃至大陆也得到越来越多情侣的青睐。20世纪90年代后期,金乡青年男女开始过情人节,男孩多以一支半开的红玫瑰赠送给女孩,女孩则以心形巧克力回赠,或双双逛公园、吃快餐,谈心交流,表达相互之间的感情。

圣诞节(Christmas) 是基督教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很多西方国家的公共假日,定于每年1225,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由于圣经记载耶稣生于夜间,故传统称12月24日夜为“圣诞夜”或“平安夜”。

西方人庆祝圣诞节,热烈而隆重。家家户户准备圣诞树,制作圣诞卡片,给朋友和心爱的人准备圣诞礼物并在圣诞夜放在他们的帽子里面。各教会分别举行崇拜仪式,演出圣诞剧。圣诞老人成为最受欢迎的人物。人们戴圣诞帽,唱圣诞歌,家人、朋友在圣诞树下一起吃圣诞大餐,象征生活的美好。

中国大陆人接触圣诞节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些沿海地区较有节日气氛,深圳、广州一带,由于毗邻港澳开放城市,年轻人已将圣诞节作为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金乡人过圣诞节,只是个别商家为推销商品营造点滴节日气氛,有些家长也会买小孩子喜爱的东西作为礼物博其欢心。
    母亲节(Mother,s Day)  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间是每年的18日。这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致敬。到古罗马时,庆祝活动规模变大,往往持续三天之久。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1876年,美国为悲悼南北战争的死者和赞扬美国与全世界的母亲,由一个名叫安娜的女人写信给许多著名人士,要求他们支持设立母亲节,无果后继续向各界呼吁。1907年5月12日,安德烈卫理教堂应安娜之邀为母亲们举行礼拜仪式,反应热烈,终获维州州长支持,并于1910年宣布在该州设立母亲节。1912年,美国专门成立母亲节国际协会。1914年,美国国会正式命名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此后,母亲节便在各国开展。

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内地的。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内地民众所接受。20世纪末,随着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在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母亲节概念,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中国人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道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谢。金乡人过母亲节,儿女通常会给母亲买些礼物,如蛋糕、衣服等,有的会给母亲做饭、洗脸、洗脚等,有的还教育自己的小孩子如何孝敬父母,并做示范。

    父亲节Father,s Day)  是一年中特别感谢父亲节日,源自美国,约始于20世纪初。每个国家的父亲节日期都不尽相同,也有各种庆祝方式,大部分都与赠送礼物、家族聚餐或活动有关。世界上有52个国家和地区是在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庆祝父亲节。

父亲节在中国的起源可追溯到民国时代,1945年8月8日,上海文人发起庆祝父亲节活动,得到市民响应。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各界名流绅士联名请上海市政府转呈南京中央政府,定“爸爸”的谐音(8月8日)为父亲节。但中国官方至今没有设立正式的父亲节。内地习惯上使用6月第三个星期日作为父亲节;中国台湾父亲节是8月8日。

在金乡,父亲节这天,有的儿女会像母亲节那样,送给父亲礼物,以表达对父亲的敬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建议使用分辨率1024×768  浏览器IE6以上版本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