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鱼山街道某村的王某甲与王某乙、王某丙是父子关系,多年来一直家庭关系紧张,不是太和睦。原来在2001年分家时三方签了协议,王某甲决定把自己所住的房子在自己百年之后和一处宅基地归老二王某丙所有。宅基地东边有8厘地,老二王某丙认为既然宅基地归了自己,那么8厘地作为漏水也为自己所有。老大王某乙认为这8厘地在95年分地时就已经分给了自己,所以就是自己的。双方虽然有争议,因为这处宅基地一直闲着,地也不多,所以8厘地一直是王某乙种着。双方在2008年与父亲王某甲签订赡养协议,每人每年支付父亲王某甲1000元生活费和300元生活补助费。2017年该村拆迁,王某甲所住说好归王某丙所有的房屋拆迁,得到一套60平的回迁房。王某乙、王某丙弟兄二人因为这套回迁房发生纠纷,整日争吵不休。王某甲一气之下在房屋回迁协议上签了自己名字,把房屋归自己所有。为此王某丙没再支付父亲王某甲2017年生活费和补助费。王某丙、王某乙二人再次因为8厘地发生纠纷,王某丙妻子跑到地里把王某乙种的豆角、茄子砍了,双方又为此闹到派出所,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老人王某甲被两个儿子闹得心烦意乱,每天总觉着出门都低人一头,矮人三分。为此找到司法所,要求与儿子断绝父子关系,并要回自己的地。
接到报案后,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走访村干部、群众,又到派出所了解情况,了解问题根源在于父亲王某甲的不公上,过于偏向大儿子王某乙,导致家庭关系多年一直不和。房子和8厘地本该二儿子王某丙所有。王某乙、王某丙谁也不差这点地,双方多年来争地就是为了争口气。司法所同志先对老人进行批评教育,指出两个儿子闹成今天局面,他本人要负主要责任。今天要想解决问题,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做完老人工作,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又耐心细致地轮番给两兄弟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多方面说服教育,弟兄之间本没有什么多大仇恨,两人要多想想彼此的好处,也为下一代着想,闹来闹去除了让街坊邻居看笑话,伤了老人的心。每人低低头,后退一步,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接着告诉他们赡养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不能因为别的借口来推卸责任,否则会触犯法律的。最后两兄弟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协议,房屋归二儿子王某丙所有,8厘地归大儿子王某乙所有。两人每人每年支付老人1000元赡养费,生病费用两人和姐妹们一起摊销,住院陪护弟兄姐妹之间商量解决。
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努力,让王某甲老人老有所养,也让两兄弟握手言和,多年的家庭矛盾终于化解,现在一家人终于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李彦梅)
|